探因 政府有补贴,平价药店为何还两头不讨好?
原因 1 未纳入医保统筹报销 缺乏吸引力
早在 2009 年医疗改革开启之年, 广东省颁布实施《广州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普通门诊医疗费用统筹办法 (试行)》规定, 广州市在职职工及退休人员, 在社区卫 生服务机构及指定基层医疗机构就医发生的普通门诊基本医疗费用, 由普通门诊统筹金支付 65%, 每人每月统筹账户最高支付限额为 300 元。
2011 年则进一 步将普通门诊统筹金支付提高至 75%。而今年 7 月 1 日起施行的《广州市社会医疗保险办法》(穗府令第 123 号) 中规定广州市职工医保参保人员在社区卫生服 务机构及指定基层医疗机构使用基本药物发生的费用, 由职工社会医疗保险统筹基金至少支付 80%。
不少在药店买药的顾客也向记者表示, 医保个人账户资金可转存可累计。相比之下, 统筹账户每个月 300 元的最高使用限额不可转存, 也不可累计。因此, 一般都是优先使用统筹账户资金, 其次才使用个人账户, 最后医保账户资金不够用之后才会选择来药店。
原因 2 是不是平价药店 药价变化不明显
尽管平价药店项目已停, 但光顾药店的街坊们表示并未感觉到药价上浮。
在越秀区东华西路的大参林 1141 分店, 记者来到时正赶上药店促销。不少老年病号告诉记者, 并未感觉价格有上调。记者发现, 类似于藿香正气液、胃康灵胶囊、板蓝根颗粒、抗热解毒感冒药等等家庭常用药, 不少都是有买有送, 类似于第一件原价, 第二件半价等等。
居住在天河区龙洞的刘婆婆, 去年在南方医院被确诊为糖尿病患者。她告诉记者, 一般自己医保账户金额用完之后, 就会在金康药房五羊分店购药, 但一直未感觉价格有上浮。
多家平价药店项目的经营者也都表示, 虽然平价药店项目已暂停, 但是并没有上调价格。
前瞻
药店买药 医保报销
当前难做到 也难一步到位
在药店直接使用医保统筹账户买药是否可行? 新快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北京大学药学部主任史录文认为, 当前很难做到, 而且即便展开, 也很难一步到位, 这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措施。
史录文表示, 当前无论是处方外放、医院执业药师队伍建设, 还是零售药店本身的医师水平,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药师到位等相关措施都还没有到位。比如「加大医 保控费, 合理用药」这个方面, 如何判定药店是不是合理用药, 还很难清晰界定。此外, 医保的关键是费用合理使用, 这需要科学的监管手段。但是, 医保支付一直 存在骗保现象, 医保控制、管理到位很困难。这一系列配套措施还没有完全到位, 若现阶段放开, 时机恐不成熟。
针对医保统筹报销为何给予公立医院准入资格, 他表示这并非政策故意向医疗机构倾斜, 而是出于可以使用行政手段对医院等医疗机构进行干预管理的考虑。药店的话, 使用行政手段干预很难到位。
广州社科院高级研究员彭澎认为, 当前社区医院和药店各自承载的功能不同。药店承载的主要还是买药的功能, 而社区医院等承载的主要是看病、诊断、检查的功能。但是医改的终极目标是患者至上, 使患者就医方便又节约。
北京大学药学部主任史录文则进一步指出, 国外在这方面已经非常成熟, 这的确是个大方向。长远来说, 医保统筹基金向零售药店放开是没有问题的。药店, 更多是慢性病管理。如果将药店的力量调动起来, 可以减少大医院门诊的压力。
来源:新快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