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的天使: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朋友

2015-09-09

  编者按:在我们的医护朋友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放弃公立医院稳定的收入和平台,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成为「北漂」一族,住地下室,挤地铁,经历着所有「北漂」者的孤独与艰辛。今天我们讲他们的故事。

  是否走出体制,现在成了时髦的话题。有很多医护人员,怀揣着各种梦想,早就践行了跳出「体制」的束缚,在体制外演绎着自己多彩的人生。

  北京偌大的医疗市场和需求,它的文化氛围和先进的医疗技术规范,无疑成为吸引追梦人实现梦想的理想王国,很多外地的医护在北京的各个医院,尤其是众多的私立医院,落下了自己的执业「户口」。

  我曾经遇见过一个产科医师,刚刚晋升主治后就离开体制内,把自己 5 岁的孩子扔在老家成了北漂。主治医师是一个科室的中坚力量,晋升到这个阶段也要经过一番血与火的锤炼才能达到。我问她为什么,她说:「太累了,我实在撑不下去了,你知道吗?我一晚上要接诊十来个病人,下医嘱、写病历、做手术、管理分娩,填各种各样的表格。有一天我哭了,在做完第五台剖宫产后,我蹲在出手术室的电梯里,用手捂着脸无声的哭。我无数次地问自己:为什么?我干嘛非得这样生存,后来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我辞职出来了。」

  她原来在一个地级市的三甲医院上班,出来后就职一个高端的私立妇婴医院,我问她:现在的工作和生存状况满意吗?她说,很好,有所得就有所失,世间的事情不就这样吗。

  有所得,没错,人人都知道,在私立医院会有一份不错的收入,另外工作不是很忙很累,还能保证公休。在多数公立医院大家都讲究奉献,没有加班及公休补休之说,轮上休了是你运气好,休息不上你就奉献了,老一辈就是这样言传身教的,当然一个科室的习惯来自于科室的风气及传承,有些医院科室也是计算工时及加班的。

  那么有所失呢?平台。她说,我失去了一个大的平台,大型公立医院那个平台永远都不会缺少患者,虽然累,虽然竞争很激烈,但在那里的见识和发展机会是私立医院得不到的,在那里你还有一份社会的认同感,一干几十年,走到哪里,说你是某某医院的医生,很多人会肃然起敬、客客气气的,这是医生从事这份职业的一种幸福感。在这里不同,当你走到哪里,说你在私立医院工作,别人会用异样的眼光看你,那是一种不屑的眼光。

  「前些年有些私立医院坑蒙拐骗,毁了所有私立医院的社会认同和信任度。私立医院现在夹缝中生存,很艰难,但相信会好的,国家医疗体制的改革,社会办医逐渐增多和放开,市场需求的改变,私立医院也在树立品质,这对我们是好事」。她一脸的阳光,对未来充满信心。她说她来北京后比原来胖了,脸色也好看很多。「就是想孩子,每个月都回去一趟看孩子,有些奔波」。说到孩子,她的脸色暗淡下来,是呀,不能长期陪伴孩子的成长,肯定是她最大的心病。

  我见过一个护士,30 来岁,长的很漂亮,看起来瘦瘦弱弱的。自己带着一个 5 岁男孩离开老家来到北京。她说她有不得已的苦衷,丈夫因为一个很丢脸的事情锒铛入狱,她没办法在那熟头熟面的小地方再生活下去了,离婚后她带着孩子来到北京,两年了,孩子现在上了一年级。别人和我说起她的故事,我们眼泪都掉下来了。

  她在一个二级医院当护士,带着孩子医院没法给她安排住宿,她在医院附近花四百元租了一间地下室。刚来时,轮到她上夜班,一狠心把孩子锁在地下室,把所有认为危险的地方都做了处理。结果,孩子哭了整整一夜。想想那样的夜晚,那样孤独无助的小男孩,无论怎样撕心裂肺也唤不来人,所有做妈妈的听了都会心酸。有一次,她值小夜班,孩子不知怎么把门打开来医院了,告诉妈妈:我坐在走廊不出声,等你下班一起回家。可是,她要凌晨 1 点才下班,孩子说自己在地下室害怕,怎么送也送不回去,结果,孩子坐那等着等着就睡着了,她下班时,只好用她那柔弱的肩膀把孩子背回去。

  朋友说到她的时候,一脸的敬佩。她说她看起来那么柔弱的身体,竟然在北京这样的大都市一个人扛起养育孩子的所有艰辛。「她太不容易了,一个月三五千元的工资,还要供孩子上学」。但更难的是盼头,何时是尽头啊!

  外来的医护人员,融入大都市的茫茫人海中,无论是生存空间,还是交往圈子,都是有限的。孤独,是每个北漂人都必须直面的问题,还有一些毕业就来京的护士们,有的早就过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成了北漂族的剩女。最好的要数随夫随妇入京的了,一家团圆,为梦想打拼着。

  跳出体制,很多人的背后都有各种各样的故事,因为这些故事,她们选择了「逃跑」,继而成了「漂」族,为梦想,在这里各自书写着不一样的从医历程!

  来源:丁香园

四川试点网络医疗服务 二甲以... 返回列表 国家卫生计生委启动今年第三轮...

艾迪康医学检验中心 © 版权所有 法律声明 浙ICP备07020270号-1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092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