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埃博拉病毒可在 10 分钟内被纳米技术检测

2015-09-30

  肆虐非洲的埃博拉病毒可在 10 分钟内被检测、谈之色变的「肿瘤君」有了「捕手」。

  昨日上午,市科委与相关单位集中发布了 10 项「先导与优势材料创新发展」成果,涉及医疗、能源、环境等诸多领域,该领域已有 59 项获市科委立项支持,还有超过 20 项会在明年批量生产。

  发病后可在 24 小时内致死的埃博拉病毒有了快速检测仪,利用纳米技术的「埃博拉病毒快速诊断纳米试剂盒」,能够通过采取血清或血浆样本,在 10 分钟内现场快速检测。

  「特别适合用于非洲埃博拉暴发国家病毒检测」,该项目负责人说,目前该设备也已经应用于部分国家。

  昨日上午,市科委集中发布了 10 项「先导与优势材料创新发展」成果,涉及出版、医疗、能源等多个领域,除了上述两者外,还有「180 张 / 小时高速包夜纳米绿色制版机」,实现了非感光、无污染、低成本,使得目前印刷制版行业的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有望解决。

  市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此系列成果属于《北京市技术创新行动计划 (2014-2017)》之一的「先导与优势材料创新发展」专项,其中要求到 2017 年,推进纳米材料在信息、能源、环境、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实现 80 项以上纳米重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实现 20 项以上高温合金等先导材料及其应用产品的开发和批量生产。

  目前,北京市科委已围绕纳米技术原始创新、纳米产业园建设、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及器件研制内容,累计立项支持了 59 个项目,均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进展。

  案例

  「肿瘤君」捕手三年内成熟

  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有 300 多万新发癌症病例,相当于每分钟就新发 6 例。

  癌症产生到被发现,要经过 10 到 20 年的漫长过程,目前传统诊疗手段最早能发现的肿瘤已经有 5 毫米左右大小,但此时患者身体内的癌细胞已经上亿。

  「与癌症斗争的关键在于把战线前移」,「肿瘤捕手」项目负责人介绍,该项目组已经成功研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灵敏度多肽纳米磁珠捕获和分离循环肿瘤细胞技术,能在肿瘤组织只有 1-5 毫米大小时就提前检测出癌症。

  「希望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将晚期癌症的 5 年生存期提升至 80% 以上」,项目负责人介绍,目前团队已在房山区注册了企业,并开始筹建生产车间,预计年底就能完工。

  此外,项目组也已经和北大肿瘤医院、307 医院等单位展开合作,进行「肿瘤捕手」的临床科研工作,预计明年项目就将进入药监局三类医疗器械的注册阶段,预计可在 2-3 年内发展成熟。

  来源:新京报

  发布:艾迪康医学检验中心有限公司

卫计委:分级诊疗不能搞强制 返回列表 健康报:对医生公司应秉持开放...

艾迪康医学检验中心 © 版权所有 法律声明 浙ICP备07020270号-1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092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