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券难长远解决香港长者内地就诊问题

2015-10-15

  10 月 6 日起,香港长者可在港大深圳医院使用香港长者医疗券享受香港医疗服务政策,这一制度突破是重要的政策创新。

  港深同城下的服务合作,日前迎来的一个新的突破: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本月 5 日宣布推出长者医疗券港大深圳医院试点计划,为居住在深圳乃至珠三角的香港长者带来较为便利的医疗服务。从本月 6 日起,香港长者可在港大深圳医院使用香港长者医疗券。

  笔者想提醒很多并不关心这件事的广东人:医疗券过罗湖是一个重要的制度突破。因为它进一步突破了香港的「福利不可携」政策,是重要的政策创新。

  粤港两地交往密集,很多定居内地的香港人或者在香港工作的内地人都有看病的需要。在香港合法居住半年以上,但未满七年的深圳人 (例如留学生),如果生病想看医生很简单,只要到香港的公立医院「轮街症」即可,费用全免。但反过来,香港人在深圳要看医生,这边的医院并非实行普惠制度,即使一粒舒乐安定也要收 5 分钱。所以香港人在内地就不能像在香港一样享受免费公立医疗。如果说年轻人可以回港就医,但回内地养老的长者可能行动不便,看个病也要过关,如果还遇上国庆假期,真不是一件小事。

  因此,一直有人提出,香港政府直接为在内地养老的香港长者埋看病的单,不就可以解决问题了吗?然而,这里有一个难题,就是香港的福利政策有一个「福利不可携」原则,总之出了港境就不归港府管,如要享受香港的服务,只能返港。

  上述问题在香港回归后略有松动的迹象,但真正的变局是两年前香港推出的「广东计划」。该计划就是允许退休后到广东养老的香港长者,也可以照样领取香港的「生果金」(全称「长者生活津贴」)。这实际上是在现金福利的层面,首次打破了香港以往的「福利不可携」政策。当时就已经有议论,既然现金福利可携过境,那么服务福利应该也可以。这里指的,首当其冲就是医疗服务。不过,一个非常大的技术难题是,内地的医院与香港医院整个体制都不一样。如果一个香港长者在内地医院看病,香港政府如何参照香港的标准来为其使用了的医疗服务埋单?毕竟,这张医疗单是公帑支付的,纳税人的钱不能乱花,要经过立法会审批。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只要看一看这家医院的基本资料就会明白。虽然港大深圳医院由深圳市政府全额投资,但管理上归香港大学,亦即有一套香港的医疗标准。这确保了这家医院的医疗服务可与香港的医疗服务对照,在服务定居深圳的香港长者时,可以按照香港标准从事,因此医疗券可以在此使用。

  然而,在港大深圳医院之后,是否还有其它内地医院可以提供这类服务,从而让养老于当地的香港长者使用香港医疗券?答案似乎是否定的,除非广东其它城市也能出现一家类似港大深圳医院的医院。但这无论是从港籍医护团队是否愿意长驻,还是当地医疗卫生系统是否有勇气接纳这种竞争的角度看,中短期内都不太现实。

  笔者认为,如果香港政府想为在内地养老的长者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只在大病重病时才回香港,可能最值得思考的是为他们买一份养老所在城市的居民医保,这比推广医疗券要容易得多。

  来源:南方都市报

台湾登革热病例超 23000 例 死... 返回列表 北京社区医院将逐步放开慢性病...

艾迪康医学检验中心 © 版权所有 法律声明 浙ICP备07020270号-1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092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