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军风波刮起 军队医院恐被波及

2015-09-10

  军队医院恐受裁军波及

  9 月 3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抗战胜利 70 周年大阅兵的讲话中宣布,中国将裁减军队员额 30 万,裁军的重点是压减老旧装备部队。

  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研究员张军社在接受《环球日报》访谈时表示,主要一个原则是减少非战斗部队人员,比如部队医院等单位,会聘用非现役军人工作,「已经在酝酿,很快会实施。」

  军队医院和军队院校归属总后勤部,按照此次裁军的重点来看,很有可能会被「动刀」。

  自建国以来就已经有过 10 次较大规模的裁军。先后有近千所军队院校、医院等被裁撤、缩编或改隶,现在军队医院只剩 100 多所。每次裁军风波,大家对军队医院的裁撤热议都很高。这其中并不是空穴来风。近年来军队医院因科室外包的问题一直饱受诟病,对军队医院的医生来说,因「身份」不同而导致待遇千差万别,因此怨声四起。

  几家欢喜几家忧

  军队医院医生晋升难众所周知,「其实,(军队)医院晋升是按照地方的考核和待遇系统走,而军队编制的医生是按另外一套军队系统进行。」一位在某军队医院工作多年的医生告诉丁香园,「唯一不同的是,同样职称和级别的医生,军人编制的待遇会比我们更高更好。」

  军队医院医务人员有三种编制,军队编,人事代理编和合同编,这三种编制最大的差别是军队编制享受军队级别待遇,而人事代理制是按照当地最低标准缴纳五险一金,而合同编是没有任何保险或公积金的。

  「现在军队医院军队编制比例越来越少,基本是管理层,科室主任之类的,大部分工作的医务人员都是另外两种编制。其实和地方医院没什么区别。」

  现如今很多军地医院也是在地方看病的多,而很多地方医院也设有老干部病房等特需病房,把军队医院社会化,实现军民两用并不是不可行。 

  而一旦实现军队医院社会化,带来的影响也是可见的——部分人员流失是必然的,尤其是军队编制的医务人员;非军队编制医务人员待遇与地方并轨等。

  「对我们来说,转交地方至少意味着待遇方面会和地方接轨,那比现在的待遇会提升很多,是个好事。」

  现在裁军消息正劲,具体执行时间,如何执行,执行方案都无定论,各种结果都有可能——有可能军队医院不会变,只改撤军医院校;或者军队院校合并,军队医院部分转地方,只保留几所大型的,这都是随时会发生的。 

  网友热议何去何从

  关于军队医院裁员,网友们热议不断,各种说法不一。其中比较靠谱的一种说法:

  ——其实总部方案已定,大家这里讨论意义不大。只是,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外军的医疗人员的培养模式,对我们资以借鉴。对具体军医大学的去留不评论,但至少会有一所军医大学在军队序列内,以保证军事医学人才和科研的进行。

  而对军医的要求将会更加「军事化」「门诊化」,军队独立医疗机构的数量会减少(裁医院),但是部队配属医生和附设医疗机构的量会增加,以能同时开展康复、护理的军队全科医生将会普及到基层,从而提高训练伤和战伤的救治。甚至而言,军队医疗机构更需要的是护士,这也是历次阅兵的女兵方阵总受重视的原因之一。

  来源:丁香园

卫计委要求加强高校艾滋病防控... 返回列表 院长日记之大师江森

艾迪康医学检验中心 © 版权所有 法律声明 浙ICP备07020270号-1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09212号